Skip to content

观后感

 这是一部农村的纪录片,为什么说是纪录片呢?他太真实了。全片很平淡,甚至bgm都很少有,有的只是两个人的你言我语。这是两个被边缘化,不被接受的人的相互救赎,但却是一场悲剧。 在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父亲的身影,朴实,憨厚,善良,正直。又仿佛是大部分农村劳动人民的缩影。看完这部电影,后劲很大。所以想写下一些随想。

 剧中的对话很少,几乎是生活中的平常。但有时一句话却是一句话糙理不糙的真理。他们将土地上生活的自己放到世界的真理上,他们懂得不嫌弃土地,他们知道小麦有小麦的命数,他们知道小麦说不了什么,大量的语言影射着主人公们的生活。他们说的话是给对方听的,但更像是给他们的生活听的。有铁的话也代表了农民对待生活的总结归纳,也凸显出了农民并不是思想贫瘠,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也会懂得土地的真理。

 他们说剧中的爱情多纯真,在我看来,这并不是爱情,相比于爱情他更像两个人互相报团取暖,两个人都点亮了蜡烛照耀了彼此。这也像当时的农村人们的思想“互相过日子”,而不是现在一样追求真爱。他们也懂得真爱,但他们不敢奢求,他们守着一方土地更需要能过日子的人。而贵英就是有铁的“过日子的人”。这个过日子并不是现实生活而是精神安慰。因为在现实中贵英腿脚不利索,干一般的农活都很艰难,甚至在贵英干活摔倒时有铁生气的说她什么都干不了。有人说有铁小心眼,而我觉得这展现了有铁的真性情,说明有铁是活生生的人,有脾气,会思考的人。

 剧中村里的人让我感到冷漠,我觉得农村人不会那么冷漠无情,但我不能绝对。可能有这样的人,又想想有铁和贵英本来就是被边缘化的人,一般村中人又有封建迷信,这样看来也就不奇怪了。但面对每次拉有铁献血的张有福的儿子。我感受到那种有钱人的奸诈和老实人的朴实形成的鲜明的对比。

 有铁是在苦涩生活中依然要寻觅乐趣的人,在每次搬家都要重新贴上喜字,在孵化鸡苗时摇晃灯光,在贵英手上印下小麦花,在暴风雨中两个人的欢笑,在苦涩的日子中你能听到属于他们的欢乐,但欢乐终究不是永久的,在房子建成,小鸡养大,有铁对来年开春看病的憧憬中,贵英离去了他。

 在喜庆的结婚照里截出遗像,贵英一辈子就这一次照相。有铁买了所有的粮食,还了记下的账,还了两袋土豆,还了十个鸡蛋,算清楚了生活的账。给贵英买了红衣服,印上了小麦花,吃下了鸡蛋,手上拿着贵英编的驴,躺在床上,默默地,静静地隐入尘烟了。后面说有铁过上了新生活,但我觉得有铁是死去了,无论是床头的碳盆和桌上的农药,还是两人所建房子的轰然倒塌,都预示着有铁的离去。

 他和《活着》的富贵不同,两人的经历也预示两人的不同。富贵面对死亡,早已有对生活大起大落,生离死别的看待,而有铁不同,有铁在找到精神寄托后,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注定他面对不了贵英的死,即使他懂生活的命数,却也理解不了这样的落差。好像一切有了希望但骤然间失去了生活的盼头。有铁跟着贵英走了。

 当然有铁走没走,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,在我的心里有铁走了,有人会说这多残忍,恰恰相反我觉得活着才是对有铁的残忍,还有一种人解读有铁想起死不能死更是一种残忍。印在手上的小麦花表达了永远不分离,剧中最后两个人都印上了小麦花。

如有转载或 CV 请标注本站原文地址